簡要分析農村汙水處理設備行業發展痛點:
1、由於雨汙分流不盡完善,以及人口規模小導致汙水收集流量不穩定
由於農村居民點較為分散,建設大型汙水處理能力需要敷設較長的管網,投資巨大,經濟性較差。因此農村汙水處理站點往往設置在村鎮的人口聚居區附近。一個縣往往有數十個人口聚居區,因此單個汙水處理能力的處理規模較小,往往在數十噸/日至500噸/日之間。由於單個汙水處理站服務的人口少,因此其汙水收集量往往不穩定。

2、汙水汙染指數不穩定
由於單個農村汙水處理站點的汙水量較少,因此其濃度經常發生變動。農村汙水中,養殖廢水因其氨氮含量高,其處理難度最大。在日均汙水量較低的農村汙水處理站,養殖場的一次清洗即可使汙水中氨氮濃度大幅提高,對汙水處理站點係統造成重大衝擊。
3、管理能力差及技術人才缺乏
農村地區,技術人才、尤其是汙水處理站點專業技術人才較為缺乏。
4、在場鎮設置汙水處理站,用地緊張
有別於我們此前對農村汙水處理的認識,在調研中我們觀察到在某些地方,由於農村聚居區附近的土地大部分已承包給村民,因此工程方往往需要平整荒地方可建設汙水處理站,這給汙水處理站的用地造成限製。
5、運行及維護費用緊張,通過遠程監控降低運維成本
農村單個汙水處理站點規模較小,平均每個站點服務的人口在3000-4000人左右,給每個站點配置一名以上工作人員是不經濟的。不少農村汙水處理運營單位采取遠程監控的方法來保證每個站點的正常運營,以確保降低維護成本。
6、對處理效果要求較低
由於農村對汙染物的自淨能力較強,因此對處理效果要求較低,非環境敏感地區大部分執行一級B標準。出於成本的考慮,在汙水處理出水的監測方麵,也以按期取樣監測為主,一般不安裝在線監測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