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程硝化反硝化
1、簡介
生物脫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兩個反應過程,第一步是由亞硝化菌將NH4+-N氧化為NO2--N的亞硝化過程;第二步是由硝化菌將NO2--N氧化為氧化為NO3--N的過程;然後通過反硝化作用將產生的NO3—N經由NO2--N轉化為N2,NO2--N是硝化和反硝化過程的中間產物。1975年Voets等在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的研究中,發現了硝化過程中NO2--N積累的現象,首次提出了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的概念。如下圖所示。
QQ截圖
比較兩種途徑,很明顯,短程硝化反硝化比全程硝化反硝化減少了NO2-、NO3-和NO3- 、NO2-兩步反應,這使得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具有以下優點:
1、可節約供氧量25%。節省了NO2-氧化為NO3-的好氧量。
2、在反硝化階段可以節省碳源40%。在C/N比一定的情況下提高了TN的去除率。並可以節省投堿量。
3、由於亞硝化菌世代周期比硝化菌短,控製在亞硝化階段可以提高硝化反應速度和微生物的濃度,縮短硝化反應的時間,而由於水力停留時間比較短,可以減少反應器的容積,節省基建投資,一般情況下可以使反應器的容積減少30%~40%。
4、短程硝化反硝化反應過程在硝化過程中可以減少產泥25%~34%,在反硝化過程中可以減少產泥約50%。
由於以上的優點,使得短程硝化-反硝化反應尤其適應於低C/N比的廢水,即高氨氮低COD,既節省動力費用又可以節省補充的碳源的費用,所以該工藝在煤化工廢水方麵非常可行。
2、影響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因素
2.1溫度的影響
溫度對微生物影響很大。亞硝酸菌和硝酸菌的最適宜溫度不相同,可以通過調節溫度抑製硝酸菌的生長而不抑製亞硝酸菌的方法,來實現短程硝化反硝化過程。國內的高大文研究表明:隻有當反應器溫度超過28℃時,短程硝化反硝化過程才能較穩定地進行。
值的影響
pH較低時,水中較多的是氨離子和亞硝酸,這有利於硝化過程的進行,此時無亞硝酸鹽的積累;而當pH較高時,可以積累亞硝酸鹽。因此合適的pH環境有利於亞硝化菌的生長。pH對遊離氨濃度也產生影響,進而也會影響亞硝酸菌的活性,研究表明:亞硝化菌的適宜pH值在8.0附近,硝化菌的pH值在7.0附近。因此,實現亞硝化菌的積累的pH值最好在8.0左右。
2.3溶解氧(DO)的影響
DO對控製亞硝酸鹽的積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亞硝化反應和硝化反應均是好氧過程,而亞硝酸菌和硝酸菌又存在動力學特征的差異:低DO條件下亞硝酸菌對DO的親和力比硝酸菌強。可以通過控製DO使硝化過程隻進行到氨氮氧化為亞硝態氮階段,從而淘汰硝酸菌,達到短程硝化的目的。
2.4泥齡的影響
氨氮的硝化速率比亞硝態氮的氧化速率快,而亞硝酸菌的世代周期比硝化菌的世代周期短,因此可以通過控製HRT使泥齡在亞硝酸菌和硝酸菌的最小停留時間之間,使亞硝酸菌成為優勢菌種,逐步淘汰硝酸菌。
二、同步硝化反硝化
1、簡介
根據傳統生物脫氮理論,脫氮途徑一般包括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階段,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過程需要在兩個隔離的反應器中進行,或者在時間或空間上造成交替缺氧和好氧環境的同一個反應器中;實際上,較早的時期,在一些沒有明顯的缺氧及厭氧段的活性汙泥工藝中,人們就層多次觀察到氮的非同化損失現象,在曝氣係統中也曾多次觀察到氮的消失。在這些處理係統中,硝化和反硝化反應往往發生在同樣的處理條件及同一處理空間內,因此,這些現象被稱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對於各種處理工藝中出現的SND現象已有大量的報道,包括生物轉盤、連續流反應器以及序批示SBR反應器等等。與傳統硝化-反硝化處理工藝比較,SND具有以下的一些優點:
1、 能有效地保持反應器中pH穩定,減少或取消堿度的投加;
2、減少傳統反應器的容積,節省基建費用;
3、 對於僅由一個反應池組成的序批示反應器來講,SND能夠降低實現硝化-反硝化所需的時間;
4、 曝氣量的節省,能夠進一步降低能耗。
因此SND係統提供了今後降低投資並簡化生物除氮技術的可能性。
2、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機理研究
2.1、宏觀環境
生物反應器中的溶解氧DO主要是通過曝氣設備的充氧而獲得,無論何種曝氣裝置都無法使反應內氧氣在汙水中充分混勻。最終形成反應器內部不同區域缺氧和好氧段,分別為反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提供了優勢環境,造成了事實上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同時進行。
除了反應器不同空間上的溶氧不均外,反應器在不同時間點上的溶氧變化也可以導致同步硝化/反硝化現象的發生。Hyungseok Yoo 研究了SBR反應器在曝氣反應階段,反應器內DO濃度曆經減小後逐漸升高,並伴隨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現象。
2.2、微環境理論
缺氧微環境理論是目前已被普遍接受的一種機理,被認為是同步硝化/反硝化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一理論的基本觀點認為:在活性汙泥的絮體中,從絮體表麵至其內核的不同層次上,由於氧傳遞的限製原因,氧的濃度分布是不均勻的,微生物絮體外表麵氧的濃度較高,內層濃度較低。
在生物絮體顆粒尺寸足夠大的情況下,可以在菌膠團內部形成缺氧區,在這種情況下,絮體外層好氧硝化菌占優勢,主要進行硝化反應,內層為異樣反硝化菌占優勢,主要進行反硝化反應(如圖)。除了活性汙泥絮凝體外,一定厚度的生物膜中同樣可存在溶氧梯度,使得生物膜內層形成缺氧微環境。
2.3 生物學解釋
傳統理論認為硝化反應隻能由自養菌完成,反硝化隻能在缺氧條件下進行,近年來,好氧反硝化菌和異樣硝化菌的存在已經得到了證實。好文閱讀:格柵除汙機的運行維護!
3、同步硝化反硝化影響因素
實現SND的關鍵在於對硝化反硝化菌的培養和控製,目前國內外研究認為對影響硝化反硝化菌的因素如下。
3.1、溶解氧
DO的影響對同步硝化反硝化至關重要,研究表明,通過控製DO濃度,使硝化速率與反硝化速率達到基本一致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3.2、有機碳源
有機碳源對整個同步硝化反硝化體係的影響尤為重要。研究表明,有機碳源含量低則反硝化滿足不了要求;有機碳源含量高則不利於氨氮去除。
3.3、微生物絮體結構
微生物絮體結構不但影響生物絮體內DO的擴散,而且影響碳源的分布,絮體結構大小、密實度適中才有利於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表明,微生物絮體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隨活性汙泥絮體大小的增加而提高。
3.4、pH值
同步硝化反硝化值在7.5左右時最合適。硝化菌最適pH為8.0~8.4,而反硝化菌最適pH為
3.5 溫度
同步硝化反硝化溫度在10~20℃時最適。硝化菌在20~25℃時性能減退,亞硝化反之。25℃時亞硝化性能最高。25℃後,亞硝酸菌受遊離氨的抑製明顯。
下一篇:廢水的處理方法怎嗎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