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國汙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十一五”期間,淮河、海河、遼河、巢湖、滇池、鬆花江、三峽庫區及其上遊、黃河中上遊等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共安排汙染治理項目2712個,投資1600億元。截至2008年9月,已經建成881個,在建960個,完成投資510億元。2008年工業廢水治理投資194.6億元。

目前,中國城市汙水處理主要采用生物活性汙泥法。目前形成的較典型的二級處理工藝有:傳統活性汙泥法、AB法、A/O工藝、A2/O工藝、氧化溝工藝、ICEAS工藝、CASS工藝、SBBR工藝、BIOLAK工藝等。其中應用較多的為氧化溝工藝和CASS工藝(CASS工藝和BIOLAK工藝為較新型工藝)。
目前我國汙水工業廢水處理方法有:膜技術、磁分離技術、Fenton及類Fenton氧化法、臭氧氧化、濕式(催化)氧化、離子體水處理技術、電化學(催化)氧化、超聲波氧化、輻射技術、光化學催化氧化、SCWO(超臨界水氧化)技術、鐵炭微電解處理技術。
為推動中國汙水處理行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完善各種排汙收費、汙水資源化監督管理等的法製規範建設;推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工業企業的新建和升級改造時采用BAT技術,實現原材料的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以“汙水資源化”為基本,從源頭上減少汙水及汙染物的產生量。
著力推進結構減排,加大對造紙、釀造、印染等行業落後產能淘汰力度,大力推進技術改造;積極推進農村汙水的處理和資源化。這些措施扭轉了中國在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水汙染繼續惡化的不良勢頭,顯著改善了水環境。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汙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要加大對汙染源排放的控製力度,工業企業要采用深度處理達到穩定達標排放;除繼續建設汙水處理廠外,對已建成汙水處理廠要加強運營監管,包括汙水處理廠負荷率的提升,汙水收集管網的完善,汙泥處理處置設施的建設運行,再生水的利用等。